“独库秘境,亿年奇观”。千万年来,天山冰川融化的雪水,如骏马奔腾般撕开茫茫戈壁的胸膛,在地壳运动和风雨剥蚀下,形成了这鬼斧神工的独山子大峡谷。千沟万壑、峭壁嶙峋,四季风云变幻各异,是游客们最爱的景致,却是电网施工者的“梦魇”。
在寒风凛冽中奋斗,于黄色风沙中“起舞”。3年前,一群电网建设者在祖国西北边陲新疆建设750千伏乌凤线,为新疆环网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风沙,方案始成
时间来到2021年5月。“呸呸呸”一个瘦瘦高高的身影刚从黄色车里下来,就吃了第一口“独山子沙”,有点咸嗓子,嘎嘣脆。这个紧皱眉头的男人正是项目负责人刘晓龙,他和项目总工陆立国到独山子大峡谷跨越点进行勘探,迎接他们的是新疆境内最长的跨越档距,全长1346米。
“要挑风小且温度适宜的时候,4月底5月初或者9、10月份也许可行。”一手拿着测风仪的陆立国偏头向一旁的刘晓龙说道。新疆的风力很大,刘晓龙瑟缩着揶了两下衣角,点了点头,随之又说道:“你考虑过谷底吗?还有220千伏、35千伏、10千伏电力线和县道,都是被跨越物。”
陆立国被问住了,他旋即跟随车子去到了192米的谷底。
“暗渠在障碍物西边,明渠在东边,还有后面的水库,被跨越物在一个包围圈里,这可怎么弄哟?”到达谷底后,干了30多年线路工程的项目副经理张光佑连连叹气,同行的他已经在谷底勘查了2个多小时了。
“张师傅,这个谷底的斜坡不可以利用吗?也就30°左右。”谷底的包围圈太过密集,陆立国想着在上层空间寻找突破口。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众人往上看了过去,不过斜坡土质未知、高度未知、塌方未知。
“你看,能搭吗?”张光佑把手指插进了斜坡的土里,扬起了一阵灰尘,只怕人踩上一只脚,这个斜坡都得塌方,更别提机器和跨越架都上去了。
搭设跨越架看来行不通了。“如果像我们之前,在N4062号塔上装假横担,再把假横担和地锚连起来呢?”沉吟了片刻,张光佑想起了老法子。“但这不又加了一道高空作业风险吗?封网本意就是减少安全风险。”这时在刘晓龙心里,已经浮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利用大峡谷的“大高差”,在坑口和谷底分别设置16吨地锚,对两处地锚连接封网,以“地对地”的方式取代常规跨越架封网。“果然百闻不如一见。”此次复测,成功打消了陆立国停留在设计图纸面上的想法,带上测量好的数据、结合实际完成了工程最难点的设计。
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基础施工该提上日程了。
斗严寒,塔基得固
零下15℃,风力6级。寒风如同刀割一样,仿佛要把人脸划出几道口子。基坑口站立的立塔工张奎,穿着厚厚3层棉裤、头戴抗寒保暖雷锋安全帽,臃肿得像一个北极熊,不停地搓手取暖。
新疆冬天很长,有效工期只有短短的40天,2021年10月峡谷旁跨越塔N4061的基础浇筑工作开始了。
“该下去添碳了。”瞄了一眼表盘,现场安全员陈建国,开始催促张奎到深基坑内给四个炉子加碳,防止火灭了影响混凝土成型。达到一定温度的混凝土,水化作用开始加快,强度增长就越快,铁塔的基础就越结实牢靠。冬季的基础施工,不仅要用热水按照冬季施工配比混凝土,还要在混凝土车外包一层薄膜,让混凝土保持“暖和”,才能越坚固。
“给我一氧化碳测量仪,下面烧着可不太安全。”接过仪器的张奎带着另一位胖胖矮矮的小年轻踩着软梯就爬下5.85米的深基坑。
坑底,只见每个塔腿附近的混凝土上,覆盖了两层厚的塑料薄膜、4条厚棉被,还有一个小火苗乱窜的炉子。张奎并没有急着直接加碳,而是掀起棚布通风,再用一氧化碳测量仪测量合格后,这才把碳扔进了“老北京火锅”般的炉子,快要熄灭的炉子慢慢开始复苏、逐渐恢复了暖意。
漫长的冬季过后,2022年6月10日,基础分部工程才全部顺利完工,组塔进入高峰期,独山子大峡谷跨越架线工作条件渐渐成熟。
上高空,飞跃山谷
然而好事多磨,因疫情错过了最佳的9月,又面临长达4个月的架线冬歇期,独山子大峡谷跨越现场每个人都在等待着再次恢复施工。
2023年4月的江南已经春暖花开,但是新疆的4月依然乍暖还寒、温差很大,并伴随着漫天的黄土风沙。跨越的当日风依旧很大,视线遮蔽,还容易让导线缠绕在一起。
看着1000多米的大峡谷,感受着现场的狂风,拥有40年经验的架线队王牌队长汪玉友也不禁有些担心,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指挥这样长档距的大峡谷跨越架线。
“放线准备,1号线167N,2号线注意180N……”脑中思绪万千,黝黑的面庞却不动声色,汪队果断地通过传呼机下达了命令,他的方法,就是通过控制导线力度阻止导线处于同一弯度,从而避免“绞线”情况。
“护线人员注意,导线就要过去了。”靠近张力场最近的一基塔N4063横担上,正坐着线路工黄小斌,一边听着传呼机里的命令,一边紧盯着缓缓上行的走板。
七孔的走板,牵引着六根导线正丝滑地向上穿行,突然在风中跳了槽。“暂停放线,我要整理下。”黄小斌飞速地拿出了传呼机,向汪队反馈了消息,同时将“调皮”的那一根拨回正途。就这样,沿着天空飞鸟飞过的印迹,12根导线向着峡谷另一基塔N4062号齐刷刷奔去。
导线架设并不是终点,次日他们还有“高空走线”的任务。“走。”随着现场负责人何建龙一声令下,三位高空作业人员同一时间迈开了试探的第一步。
N4061与N4062之间仅有一线之牵,大峡谷深192米,一个不小心便可能摔出线上,成为挂在导线上的“蜘蛛人”。“与之前走线唯一的不同,就是峡谷有纵深。不过大家放平常心就行。”每一步都小心地试探,在大风中控制下脚的力度,就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何建龙俯下身,将第一根间隔棒慢慢向前推,再掏出扳手,将12个螺丝一一拧紧,这样的操作流程还要重复81次。
“疆内第一跨”正是750千伏乌凤线的倒数第二档线,5月的新疆已经逐渐暖和,他们也迎来了导地线架设完毕的最终节点。
这个工程投运后,将伊犁电网富余水电资源送至乌昌电网和南疆电网,对大幅提升“疆电外送”输电规模、快速建成“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主网架格局以及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电网建设征途漫漫,新的故事就要开始,走,去下一个“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