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啃下了许多难啃的硬骨头,解决了许多过去没能解决的难题,取得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和精神成果,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显著标志,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走进全国31个省区市,纵览活力满满、欣欣向荣的中国,展示国家电网以高质量发展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转型、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电力天路”助力幸福西藏
十多年来,西藏深入实施民生工程,逐步告别了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信难、住房难、致富难等难题,努力以深化改革促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雪域高原向“新”而行,踔厉奋发,气象万千。
青藏、川藏、藏中和阿里电力联网,一条条“电力天路”助推西藏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初步形成。
地下综合管廊 让城市建设“内外兼修"
8.24万平方公里、38个区县、3200万人口的重庆,集大都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从时尚繁华到边远偏僻,如何让反差巨大的超大城市加快走上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呢?接下来,我们跟随总台记者脚步到重庆的地下深处去看一看。
总台记者:“这里是刚刚投用的一段电力管廊,它处于地下的一个封闭空间。我们的技术人员在进出进行巡检和维护时相当不方便,就在刚刚我进来时就深有体会。其实大家不用担心,有了它就可以进行一个无人的巡视。我身旁的这个巡检机器人,它可以左右摇头、上下伸缩,可以在整个管廊内实现360度无死角的一个巡视。”
国网重庆建设公司项目管理中心 李智:“它比人工的巡检效率提高三倍,并能代替他们90%的工程。”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和主动脉。电缆、电线由天入地,让城市面子更美;管廊建设技术加持,让城市里子更加完善。
高原清洁能源 点亮万家灯火
除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更是青海的优势。同样是在不远处,就是连接着青海省海南州和河南省驻马店市的世界上第一条纯清洁能源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青藏高原同中原大地跨越千里的电力握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来自青藏高原的阳光在这里变为了电力,点亮了千里之外中原大地上的万家灯火。
陇原“风”“光” 点亮万家灯火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的向“新”发力还不止于此,新能源、新材料、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也茁壮成长。说到新能源大家可能不知道,在甘肃,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经占到了全省装机总规模的近60%,成为甘肃省的主要电源。壮观的风能、光能都分布在哪?下面我们就跟随总台记者一起走进河西走廊,看看陇原新“风”“光”是如何点亮万家灯火的。
总台记者:“规模大了,发电量多了,怎么把电送出去?建设外送通道就成为了关键。这里是位于甘肃瓜州的±800千伏祁连换流站,国内首座以输送新能源电力为主的特高压工程,也是甘肃省首座特高压换流站。西电东送、陇电外送,作为首次实现特高压入湘的工程,这里每小时输电功率可达800万千瓦,每天送电量为1亿多千瓦时,可满足湖南常德、株洲、湘潭三座城市每天的总用电量。截至今年7月5日,这条特高压通道累计外送电量已超过1700亿千瓦时,其中输送新能源电力占比超40%。除此之外,甘肃还正在建设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川等电力外送通道。这4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全部完成后,甘肃每年向外输送电量可达1600亿千瓦时。这相当于目前甘肃省全年的用电量。”
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助力塞上新江南美丽新宁夏
宁夏素有“塞上江南”“天下黄河富宁夏”等美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宁夏,亲自为宁夏确定了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宁夏找准方向,坚持守正创新、实干笃行,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塞上江南、美丽宁夏。
黄金水道扬“绿”帆 清洁岸电全覆盖
在三峡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所在地,每年约有6万艘次的船舶在这里通行待闸。
过去大量船舶待闸期间使用燃油发电,威胁了长江的生态。如今,三峡坝区长江沿线的港口已经实现了岸电的全覆盖,所有进港邮轮全部都用上了清洁岸电。
截止到上个月的30日,宜昌的岸电项目也累计为船舶提供电量4000多万度,可以替代燃油消耗近万吨。
在长江这条经济运行大动脉上,绿色动能正在蓬勃发展。
清洁能源品类全 追逐“绿色”向未来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辽宁“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品类丰富齐全,正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而行。
辽宁风电项目平均发电小时数连续十年攀升,到2023年已达2516小时。2023年辽宁光伏装机957.66万千瓦。全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531万千瓦,超近3年总和。辽宁火电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领先全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辽宁在运在建核电总装机规模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核电发电量过500亿千瓦时,占辽宁9%电源装机容量,贡献辽宁22%发电量。辽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全国领先,科研院所加高校,技术研发独树一帜,加快布局一批35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
辽宁今年总投资超200亿元建设重大电网工程,涉及清洁能源消纳、重大项目需求、民生保障改善等多方面。
“疆电外送”特高压三通道建设加速
眼下,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各类发展动能和要素正在源源不断地涌入新疆,而“疆电外送”这一世界级的输电工程,此时此刻正在向全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流。
据国家电网统计,从2012年以来,新疆累计外送的电量能够供全国14亿人使用242天。新疆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疆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搭上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快车,加快织密“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输电网络。
总台记者现在就在新疆哈密“疆电外送”第三通道的建设现场,请他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疆电外送”1.0版本是如何更新迭代为2.0版本的。
总台记者:“我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就是在新疆最东部的哈密市伊吾县的下马崖戈壁。这一片茫茫的戈壁滩三面都被东天山所环抱。进入到每年7月中旬的这个时间段,这里每天的日照时间都会超过15个小时。在距离我所在的这个直播点不远处就是‘疆电外送’特高压三通道哈重线的建设施工现场。哈重线一端连接着新疆的哈密市,一端连接着地处我国西南的重庆市。大家通过镜头看到的一基基铁塔矗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每基铁塔的重量在60吨左右,它的高度则超过了20层楼的高度,这样的铁塔共同构成了哈重线这条重要输电线路的筋骨。
在我身后,就有一基铁塔正在紧张的建设过程中。那么这样的庞然大物它的建设其实是从底部一级一级搭建上去的。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工人师傅正在塔的顶部接收由吊车调运的钢材到塔的顶部,然后再进行一个精准的对接工作,一步一步地将塔搭建完成。那么这样的一个工作就相当于是在巨型的电线杆上展示绣花的功夫。除了我身后的这一组施工的队伍,在哈重线还有很多组施工队伍在一起加紧搭建铁塔,让工程能够如期完成。
哈重线从新疆出发,还要经过甘肃、陕西、四川,最终到达重庆市。它建成的时间是2025年底,建成以后,每年可以向重庆市输送电能360亿千瓦时,这个电量能够满足重庆市1/4的用电量,可以说哈重线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能源输送的大动脉。
在这场直播之前,跟现场的电力建设者们聊天的过程中,他们非常自豪地告诉我,哈重线2290公里的输电线路建成以后,新疆的电能输送到重庆仅仅需要7毫秒。大家可能对7毫秒究竟有多快没有概念,我跟大家举个例子,我们眨眼需要的时间是0.4秒左右,也就是说咱们一眨眼的工夫,电能就能够在新疆和重庆之间来往约30趟,可见它的传输效率是非常非常高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动画短片来回顾一下‘疆电外送’这项能源工程的建设历史。
2013年,新疆建成了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连接了新疆和临近的青海省;到了2019年,新疆建成了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长的新疆昌吉到安徽古泉的输电线路,这两项世界第一直到现在还是继续在保持着;到了2023年的8月,也就是去年8月,我身后的这条哈重线正式开工建设。从开工建设到明年年底建成,用时不到两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创下了‘疆电外送’特高压线路建设新的速度。有了这样的发展,才能够实现‘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根据统计‘疆电外送’累计输送电量已经超过了8000亿千瓦时,可以供全国人民使用249天。
眼下,新疆正在大力开发‘风’‘光’资源。这里给大家介绍的‘风’‘光’资源,并不是大家平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天山南北的大美风光和美丽景色,它指的是风能和光能资源。
据统计,新疆的技术可开发的风能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而技术可开发的光能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占比足足达到了40%。而且这些‘风’‘光’资源大部分分布在新疆的戈壁荒漠,还有沙漠当中。这些曾经人烟较为稀少的地方,因为现在有了‘风’‘光’资源的大开发,也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风’‘光’资源的开发同时也为新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产值和效益。”
电力巡检应用无人机设备
未来开辟产业新赛道。在安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变成了现实,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生产线,又从生产线走进了大街小巷、城市乡村,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今年二月份,安徽省还启动了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脚步,通过不同的身份体验,到安徽去感受未来生活。
在安徽省,类似这样的无人机设备,在电力巡检、森林防火、河道巡查、农业测绘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智慧低空让城市治理变得更加立体。
|